罪責

 1.罪責定義:以刑法規範之觀點,對行為人及其行為的責難。(意思形成的可非難性)

2.罪責的核心內涵:期待可能性(行為人能選擇合法的行為卻不選擇)

3.罪責的前提:行為人有能力去自由決定其行為。

4.罪責原則:

(1)無罪責即無刑罰

(2)刑罰與罪責相當 

 

5.罪責學說:

(1)心理罪責論:罪責乃行為人與行為結果之間的心理關係。

1.不法是客觀,罪責是主觀。

2.罪責=故意(知與欲)、過失(不知與不欲)

3.缺點:

(2)規範罪責論:依刑法規範評價,行為人主觀意思具可非難性,即具罪責。

1.罪責=故意過失+可非難性

2.故意的可非難性:心理活動的瑕疵

3.過失的可非難性:違背注意義務

 

6.罪責要素:責任能力、故意過失的罪責型態、不法意識、期待可能性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責任能力

1.責任能力:行為人對於其行為有辨識能力及行事能力。(二者符合才有)

(1)辨識能力:辨別合法或非法之能力

(2)行事能力: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

2.責任能力之依據

(1)年齡(刑18)

(2)精神狀態(刑19)

3.年齡

(1)無責任能力人(刑18第一項)

(2)限制責任能力人(刑18第二項)

(3)完全責任能力人(刑18第三項)

4.精神狀態

(1)無責任能力人(刑19第一項)

(2)限制責任能力人(刑19第二項)

5.喑啞(刑20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原因自由行為

1.原因自由行為:行為人在原因階段有責任能力,而故意或過失自陷精神障礙之狀態,並在精神障礙狀態下實現不法構成要件之行為。

2.要件:

(1)因故意或過失自陷精神障礙

(2)對於結果階段的法益侵害有故意或預見侵害的可能性

3.類型:

(1)故意之原因自由行為

故意自陷精神障礙+對於法益侵害有故意

(2)過失之原因自由行為

故意或過失自陷精神障礙+對於法益侵害有預見可能性

4.原因自由行為應否處罰?違反"責任能力與行為同時存在原則"?

(1)原因階段即對法益侵害有故意或預見可能性

(2)原因階段與行為階段實相續而不可分

(3)對於原因自由行為的評價應兼顧有意思決定自由的原因階段。

5.原因自由行為與自醉行為

 1.自醉行為不具侵害法益的故意與預見可能性

 2.自醉行為在禁止因麻醉所帶來的危險。

 3.自醉行為規定於德國刑法分則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罪責型態

1.故意是否為罪責之要素?

(1)肯定說:故意的雙重機能

(2)否定說

2.故意罪責:行為人具備構成要件故意,即推定有故意罪責,只有在"容許構成要件錯誤"的情形下才阻卻故意罪責。

3.過失罪責:是否能預見犯罪事實發生,是否已盡注意義務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不法意識

1.不法意識:行為人瞭解其行為違背法律,而與社會共同生活秩序要求不相一致。

2.不法意識的定位:

(1)故意說

(2)罪責說(刑16)

3.不法意識與禁止錯誤

4.不法意識的可分性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期待可能性

1.罪責阻卻事由與罪責減免事由

(1)罪責阻卻事由:無責任能力、不可避免的禁止錯誤

(2)罪責減免事由

2.罪責減免事由的原理:行為人不具期待可能性

3.法定罪責減免事由:不知法律、防衛過當、避難過當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不法與罪責以外的可罰性要件

1.不法與罪責以外的可罰性要件:少數例外情形下,行為除了具備不法與罪責之外,尚須具備其他可罰性要件,始能加以定罪科刑。

2.種類

(1)程序要件:告訴乃論、請求乃論...

(2)實體要件:客觀的可罰性條件、個人阻卻刑罰事由、個人解除刑罰事由

3.客觀可罰性條件:

(1)客觀存在即為已足,不須主觀認識。

(2)不涉及故意過失,亦無錯誤之問題。

(3)不符合客觀可罰性條件,不構成犯罪,應為無罪判決。

(4)行為於構成要件實現後即完成,與客觀可罰性條件無涉。

(5)追訴時效以"構成要件實現"或"客觀可罰性條件出現"中,發生在後的時點起算。

4.個人阻卻刑罰事由、個人解除刑罰事由

(1)以行為時是否存在做區別

(2)取決於個人的因素,而形成阻卻或解除刑罰的例外情形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芸芸 的頭像
    芸芸

    隨手小品

    芸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